查看全文
简介:前期测试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用这种新型的拍摄方式拍电影,没有参考或借鉴的案例,只能通过不断地测试来寻找可能性。为使整个流程简洁、高效、可靠,所有的拍摄设备必须保持统一化、专业化,以上的器材也是在实际测试之后才选定的。1、飞行器高负载的测试。飞机负载配重(模拟15公斤左右)做暴力测试。由于国产快拆模块配件性能不稳定,飞机在现场实际测试过程中出现过失败......后来改用快拆零件,加上机械锁扣,它的强吸附...
电影中国 2019年01期
《地球最后的夜晚》从预售破亿,到之后的断崖式下跌,「一吻跨年」的营销手法成就了票房但砸了口碑。实际上这部电影延续了导演毕赣的个人风格,并将他对长镜头的迷恋延长至 1 个小时,这是非常高难度的一次创作,也是国产电影非常罕见的拍摄手法。那么这个长镜头是如何拍摄完成的呢?
2017 年 5 月份,志翔接到剧组制片老师电话,说:青年导演毕赣最近有个戏要开,比较复杂,电话说不清楚,直接安排技术人员进组开会吧。当技术总监李毅进组后,得知这次是拍《地球最后的夜晚》中近 60 分钟一镜到底的实拍任务。说实话,这个想法令众人不可思议,要知道,毕导上部作品《路边野餐》中的长镜头也才四十多分钟,可想而知,这次近一小时的长镜头难度系数有多大,需要实现从手持——车载——手持——索道——手持——航拍——手持多种器材的技术接力。听着都觉得那么复杂,去实现它,似乎是在开玩笑...当然,导演无心玩笑,他是很认真的在告诉我们,他将会实现多种场景切换,同时,在不使用任何特效的情况下,镜头无缝衔接来实现这个长镜头。
之后,技术总监李毅带领着技术人员兴致勃勃开始着手一套完整系统的改装与测试。因为这次,志翔不再是一次纯粹的航拍服务者,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需要研发连接整个场景无缝连接的方案以及器材,主要有以下几个。
1、快拆模块:需要重量轻,利于减轻整套手持设备的重量,收放功能能实时切换,并且具有极强的负载能力,不能干扰其他设备,原理为磁力吸附后机械锁锁紧加防磁屏蔽层,志翔自主研发。
2、图传与监视器:一发多收高清图传,无延时实时传输,画面秒连,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画面监控。最开始使用的是阿米莫图传,因为距离远,后来在手持上又加了一套常规图传用于导演监看。为了给摄影师监看以及录制回放,然后重量要轻我们选择了 Blackmagic 的最小的 5 寸监视器。
3、跟焦器:使用了 2 套跟焦器,cmotion 跟焦器用于接力跟焦,DJI 跟焦器用于调节光孔。
4、多种器材无缝衔接:手持 → 车载 → 手持 → 索道